全部 问答 百科 药品 医院 医生
  1. 月经失调性不孕症

    月经失调性不孕症,是指妇女长期月经错乱,夫妇同居3年以上不受孕者,为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

    39疾病百科 

  2. 下消化道少量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距十二指肠悬韧带50cm以下的肠段,包括空肠、回肠、结肠以及直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习惯上不包括痔、肛裂引起的出血在内,其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轻者仅呈粪便潜血或黑粪,出血量大则排出鲜血便,重者出现休克。 临床表现:消化道大量出血出现头昏、心悸、恶心、口渴、黑朦或晕厥;皮肤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湿冷;按压甲床后呈现苍白,且经久不见恢复。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往往瘪陷。病人感到疲乏无力,进一步可出现精神萎糜、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出现呕血和黑粪。 下消化道大量出血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 (一)引起出血和影响止血的因素 1、机械损伤 如异物对食道的损伤、药物片剂对屈张静脉的擦伤、剧烈呕吐引起食道贲门黏膜撕裂等。 2、胃酸或其他化学因素的作用 后者如摄入的酸碱腐蚀剂、酸碱性药物等。 3、黏膜保护和修复功能的减退 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激素、感染、应激等可使消化道黏膜的保护和修复功能受破坏。 4、血管破坏 炎症、溃疡、恶性肿瘤等可破坏动静脉血管,引起出血。 5、局部或全身的凝血障碍 胃液的酸性环境不利于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形成,抗凝药物、全身性的出血性疾病或凝血障碍疾病则易引起消化道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 (二)出血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1、循环血容量减少 老年人多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动脉硬化,不太严重的循环血容量减少即可引起这些重要器官明显的缺血表现,甚至加重原有基础病,引起一至多个重要器官的功能异常甚至衰竭,大量出血则更易导致周围讯含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2、血液蛋白分解产物吸收 含氮分解产物经肠道吸收可引起氮质学血症。以往认为血液分解产物吸收可引起“吸收热”,现认为消化道出血后的发热与循环学血容量减少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3、机体的代偿与修复 (1)循环系统:心率加快,周围循环阻力增加,以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2)内分泌系统:醛固酮和垂体后叶素分泌增加,减少水分丢失以维持血容量。 (3)造血系统:骨髓造血活跃,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逐渐恢复。

    39疾病百科 

  1. 脐残端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

    被结扎的脐带一般在生后3~7天(或更长一些,依断脐方法不同而不同)就会自然脱落,脐带初剪时创面发红,稍湿润,几天后就完全痊愈了,形成脐窝,脐残端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说明有细菌侵入脐窝,形成了炎症。

    39疾病百科 

  2. 阴道持续少量流血

    月经期阴道少量持续出血。

    39疾病百科 

  3. 盆腔炎症性不孕症

    盆腔炎性不孕是指妇女盆腔急、慢性炎症所致之夫妇同居3年以上不能受孕而言,属祖国医学“薇瘕痛经”、“带下 病”、“月经不调”等范畴。由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或外邪侵袭而引起胞宫瘀血阻滞而不能受孕

    39疾病百科 

  1. 子宫内膜异位症

    这种异位的内膜在组织学上不但有内膜的腺体,且有内膜间质围绕;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但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响,能产生少量月经”而引起种种临床现象。

    39疾病百科 

  2. 子宫内膜梗阻

    这种异位的内膜在组织学上不但有内膜的腺体,且有内膜间质围绕;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但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响,能产生少量月经”而引起种种临床现象。

    39疾病百科 

  3. 小儿月经过多

    儿童月经过多包括几个含义,如经血量多及流血时间长(>7天)(menorrhagia),月经频发(<20天)(polymenorrhea)出血频繁及不规则或合并经血量多(menometrorrhagia

    39疾病百科 

  1. 月经

    月经疹是一种与月经周期有关而出现的皮疹。以每逢月经来潮前1~3天,其四肢、躯干局部或多处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糜烂、渗液、自觉瘙痒,随着月经的结束皮疹自然减退和消失。

    39疾病百科 

  2. 月经性哮喘

    月经性哮喘是指哮喘妇女与其月经周期有关,在月经前期或月经期哮喘症状加重的现象,一般常于育龄妇女在月经来潮前5~7天有明显的哮喘发作倾向,尤以月经前2~3天发生率达到高峰,称为“月经前哮喘”,月经来潮后症状逐渐减轻

    39疾病百科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3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